(很长很长的流水账,如果愿意,你就将就一下,当这是游记看下去吧。)

我终于又坐到电脑前,打开word,开始敲敲写写~

我似乎改变了很多。很多时候碰都不想碰电脑。厌倦上网。

翻墙出去之前总以为会有多自由,翻墙过去之后才知道这自由毫无方向。

———–

我正在做一些看起来很有新意的小东西。抱歉,我没有任何创意。我只是以为偶然的兴趣是可以驱赶无聊和杀死时间的。

去买了一盒丙烯颜料几支油画笔,可是我完全没有学过油画。仅仅学过的素描也是在六七年前。

没想到七年以后,我还能握上画笔。当年不成形的梦想,当年的画室。脑海早已模糊一片。是的,我一点天赋都没有,一点努力都没有。 

我还记得那个画室在那栋很旧很旧的房子的二楼,房子在半山腰,前边有段长长的阶梯,40年前,父亲的班级毕业照就是在那里照的,至今嵌在旧旧的相框边上。如今那栋楼应该已经被拆除了吧。

好几年没有回去过华中。抱歉,如果不是偶尔听人说起华中,倘若不是想起一些人,突然记起一些事情,我的生活完全不会有半点她的痕迹。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情感留在那里。

也许我不该如此冷漠吧。

但是如果忘情于任意一地,那会羁绊前行的脚步。我一直这样以为。

我突然记起初夏的几个傍晚,离开画室的时候,途经那老树下,毛茸茸的小花掉在地上,像极了送过同学的手机公仔吊坠。幸亏扫地的同学都已离去,留下那些刚刚掉落的花朵在那里,好美,我一直因为它们的外形觉得花香其实是很独特的,不臭。

 

>>>>>>>>>>>

 

这是一个海岛城市。

第二天中午。从室内走出,阳光猛烈,我没有撑伞,抬头看了看那深蓝的天空。走在这干净的旧街道,我踩着地砖行走,低头看看那双白色的布鞋在阳光下十分刺眼。睁不开眼。

有时凌晨醒来,坐在床上拉开窗帘看着窗外,对面教堂发光的十字架已经灭了,周围灯火辉煌,十四楼望下去,高度总是不那么真实。有时候会在天蒙蒙亮的时候,躺在床上,拉开窗帘,看着窗外。街道有一种到过的熟悉感。

我突然想起五一的早上,一夜狂欢之后走在环市东路。倦意袭来。走在路边像是踩着铁轨行走摇晃,五个人都摇摇晃晃。回忆像是黑白镜头,画面晃动。

我突然想出去走走,路灯未熄与天色渐亮,那交融起来的感觉会是怎么样呢。

———–

第三天下午。站在16楼的天台。午后毒辣的阳光中,汗水像冰箱中拿出的水瓶凝结的水珠一样涌出来,整个身体湿透。望着避风港和那湾看似蔚蓝的海水,风从海边吹来,有鹰在深蓝的天空盘旋如此之近,似乎能听到羽毛被风吹动的细小声音。有一种眩晕。

———–

第四天比较倒霉的,太早醒来,去“牡丹楼”买了早餐,于是步行到避风港边的便椅上吃完,然后去了附近的山道上走走。不小心踩了一堆狗屎。暗自喊倒霉啊~

中午吃饭的时候,点了一杯冰冻红豆沙,MM们还纷纷提醒:热的跟冷的混着吃,小心胃痛。于是,刚放下刀叉真的便胃痛。埋单的时候,糊里糊涂不知道多给了多少钱。

去YMCA的途中我毫无力气,坐在电车顶层后座。看着窗外。风再大又怎么样。我还是没有兴致去享受。发了一个信息,小小抱怨自己的倒霉。

一直在痛,离开YMCA,在鲗鱼涌公园的海边看了那片海。一个人在太古城转了一圈,搭着电车不知道去往何处,坐到终点站。信步走去了中环码头。

我一直揉着肚子,坐在港湾边上的便椅看着夕阳落下,维港两岸的高楼,你以为它们会跟人一样朝作夕眠,悲哀的是,它们注定要不眠不休。

在码头,航班的铃声响起,于是看到一些穿着职业装的外国MM踩着高跟鞋,提着袋子急急忙忙跑进来,失去了优雅。有时候觉得一直把优雅放在身上算是一种病态。

你知道吗?很多时候我会担心公车在我到达车站之前进站,偏偏每次都会发生。有时候我会刻意提醒自己:不要跑不要跑,赶不及也无所谓,等下一趟车吧。

我从未觉得自己优雅,也没想过去追求那一种优雅。我只是在想我如何去维持一份淡然的心态。不急不迫。 

 

我在码头边上的便椅坐了很久,等着夜幕降临,看维港两岸高楼的灯逐渐亮起。

身后站着好几群人,各自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,他们在等各自的船。享受这一夜的美丽。

看着那些老外,登上船,在船舱上坐着,喝着,吃着,笑着,谈着。摇摇晃晃的船舱里的一个聚会。今晚是周五,明天是个美好的周末。对于每天快速节奏的生活、工作,这只是小小的润滑剂吧。

在拥挤的街头,我漫无目的地走着。也许此刻的人群最大的意义映衬一个人的孤独。

我突然想起蔡健雅的新专辑封面,一个人伫立在行走的人群中,优雅的孤单。

我还没有找到一间合适的餐馆吃饭。饿的时候真的会产生幻觉。

我停留在路口,不小心撞了一个外国MM,我居然意识不到失礼,看着她。她说了声sorry,转身离开。

———–

在第六天傍晚,从九龙公园走出,我们在寻找附近的一个清真寺。我并不想去,如果只是因为好奇的话。

想起一个单词,pagan–异教徒, 无宗教信仰者。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,是否也真的是异教徒?以好奇代替虔诚,那样一种打扰是多么的不友善啊!我曾经极其反感旅游节目里对一些寺庙自以为是的采访。同样我的不耐烦中还有半点理智在告知自己,这么想其实也是自以为是。

夜色开始降临,我们没有找到清真寺。旺角还很远,我已经没有兴趣再去一次那边。

我饥肠辘辘,想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吃饭。碰到一间卓悦商店,MM央求说:再给我2分钟~就2分钟,买件东西就走。

路人听到我们的对话,好奇的看着我。于是我很大方的说,给你两个钟,去吧。

我拐进了一间帽子店。我以为我可以挑选出一件合适的礼物带回去。

我确实是不知道该买什么好。这个时候,买什么东西都急需灵感。头脑简单到如此。

其实我知道,我本来就没有多大的兴致来玩。在广州的时候,MM突然打电话问我准备好去哪里玩没有,我才恍然觉得不找些好玩的地方确实是不值得啊。

或许那是一种习惯吧。我以为去哪里玩怎么去玩自己随便决定都可以的,我还真的不习惯说与人同行。不习惯迁就他人。获取旅行的意义最主要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并且去感知。

或许是我们的方式不一样,我从来都不喜欢去游客最喜欢的去景点。正如我不会喜欢热门的电影,人气旺的歌手。我喜欢随意的行走,以为这才是最适合的方式,更能体会感悟,不是为了一饱眼福。所以我不必做太多准备。

在地下街道,经过一间小商店。我突然看到一件很可爱的东西。日本进口的糖果,50大洋。这好比灵感来的时候不顾困难重重也会急切完成,我毫无阻力买了下来。这是唯一一件买下来送人的东西。

我们便错过了维港15分钟的灯光汇演。我只看到最后一束光扫过夜空。

———–

第七天早上,如果不是发现晾在厨房旁边的衣服还是湿的,我还未发觉昨夜下过雨,阳台上像海边栈道一样用一根根木板铺起来的地板有些湿润,只是隐约觉得有些诡异而已。

在香港的时候终于遇到一次下雨了。

假若此刻我醒来之际坐在床上往十四楼望下去,那街口来来往往的人群撑伞而过是一场怎样的场景。

太阳还是出来了,我把衣服重新塞进洗衣机,为了即将开始的行程中不至于出现没衣服换的尴尬。

原以为两套衣服即可以满足日常的换洗,但在这燥热的夏天突如其来的夜雨还是让我有些失算。其实很容易就可以避免的,只不过恰巧碰上而已。


>>>>>>>>>>

在湾仔搭地铁回深圳。回到深圳的时候,看到这地铁及地铁站台厌恶感便油然而生。毫无美感。

拜托,不是铺上大理石板就能凸显一种华丽的感觉,光亮的地板反射灯光给人更多是一种冷意,我孤独的旅程莫名其妙增添了一些恐惧。 

深圳突然给我一种暴发户炫耀的无知。

分分合合的车门,站台的地板总是刺激着我的双眼。

我一个人扶着竖杆,差不多要打瞌睡。

从香港带回来了一件东西,在深圳每次坐地铁过安检机都要拿出来看一遍。这所谓的体育盛事,对很多人而言是个生活的闹剧,还要笑着说,美好的盛事。

我逃过了亚运却撞上了大运。

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厌倦了地铁,最讨厌中途之间的换乘。在广州的时候,曾经有多少次我一个人坐着冰冷的2号线,去南站转乘轻轨。45分钟。我居然会害怕车厢里冷冷清清的孤独。

———–

出站已是黑夜,19:30。从湾仔到丹竹头,整整四个小时,站在地铁上。

默默不语吃了姐姐留的晚餐。原本是有机会一起吃晚饭的,只不过我要转交一份东西,来回用去了两个小时。

姐姐问,很急么?我说不急,但是我不想一直带在身边,我对自己的损失可以无惧无畏,但是不想因为一不小心而对别人有歉意。

很多时候为了守信,做了许多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。 

第二天很早醒来,翻来覆去无法再入睡。

敏敏在外面吵吵闹闹,我起身跟小家伙说了几句话。

小孩子精力旺盛,在我面前一转眼便把整个家跑了个遍。

吃了简单的早餐,收拾好东西背起背包便离开了。

我便宣告,我开始流浪了。我告知S,很奇怪她推荐了某作家的新书。

我在车上睡了一觉,醒来便到了书城。趁下班高峰来临之前,我去了公交站后边的“开封菜”,一边吃薯条汉堡一边听一个坐在对面的人胡吹了一通,然后在彻底厌烦之前去了书城,找到了那本书,随意坐在一个角落。半个下午便看完了。

有那么几天,我一直都是坐在书城的角落看书。


>>>>>>>>>>

有时我会出去步行到很远的地方。有时我骑着红色折叠单车,四处瞎转。初中的时候看过台湾的一档节目–《阿亮单车日志》,和主持人阿亮骑的单车一模一样。我也叫它小红。 

去海边的时候,我会把单车停好,靠在栏杆之间的锁链边,拍一张照。 

 

雨停之后没有夕阳。站在傍晚的海边,腥臭的海风吹来。退潮后的海湾裸露出淤泥。海鸟也退得很远在有水的地方。没半点美感。

———–

看不下书的时候宁愿被太阳晒。我还是喜欢骑着单车去往远处。

在海边的绿道上,当我在烈日下奋力踩车时,接到一个电话,未曾见面的网友MM问我在何处。

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好熟悉。我以为她要约我去吃火锅,于是我说,在海边骑单车。还假装说这里好舒服啊~

其实海边并没有多大的风,我骑得很快,以为我可以像个骑手一样。

突然车头断了,我从车上摔了下来,手掌擦伤。我无奈的坐在路边,任由经过的路人和骑单车飞驰而过的人诧异或者偷笑。打电话求救。在Q上哭诉:亲爱的小红,你怎么了?

后来我决定扛着单车,往住所走去。单车有空再修吧。

两个半钟。途中歇歇停停,我又经过了那间”开封菜“。放下小红,上去喝了杯咖啡,睡了一小会,继续扛着走。

晚上去修车的时候,修车的老板跟老板娘啰哩罗嗦,见到新买不久的单车被损坏,像是责骂小孩顽皮一样。让我很是郁闷。

不过他们人还好,修好之后送了两瓶水。

后来我就没骑过单车了。

 

>>>>>>>>>>

离开前一天,路过的时候,脚步不由自主拐进了书城。也许以后没有那么好的时光,在这里安安静静的看书。傍晚,我挑好了两本书,一本给自己,曾经喜爱过的作家旧作品结集出版。一本送给S,只是单单以为对她有益,她应该需要。没想到在这个时代,书还可以当做礼物来馈赠。

在离开的时候,突然发现了一本新书,吸引了我,我停了下来,拿起书到了一个地方,背对着大大落地窗投进来的夕阳。翻看。看了中间的一篇,突然哭泣。那所讲到的生离死别突然触动了我,我掩面很久,泪干之前从指缝中看到自己模糊的影子,旁边有许多和我一样席地而坐看书的人。

 

>>>>>>>>>>

饭否上有个人说:

8月大概是分手旺季。分手没有什么不好的,前面都是崭新的机会。别哭,别浪费眼泪。从浑水里脱身,应该庆祝。

起初看了只是很平淡,没多大在意。等我离开流浪到另一地时,Y说起他和她的分手。我一瞬间想到了这句话,没这么准吧?!我了解,而且认同这一份情感应该继续下去。

当我回到广州的时候,又接到另一个人的电话:分手了。简单几句话,这个时候我当然是说:分!我不认识他的女朋友,我听得出不值得。

前一个在说的时候我听得出偶尔有些哽咽,眼睛料想是湿了。

后一个在说的时候一直是抓狂的语气,说自己怎么怎么哭了。

其实我故作淡然,真的没必要附和表现出惋惜。就算是真的惋惜,这也无济于事,我也无能为力。

离开的早上,走在路上,打开短信,不知道写了些什么,后面加了一句,不要放弃她。

Y马上回到:那是一辈子的事情。

我把手机塞进口袋,望望天空,心里嘀咕:天还很蓝的嘛~耸耸肩,继续上路。

 

>>>>>>>>>>

很随意搭公交换来换去回到了广州。时间多的是,这不失为省钱之道。

原本说在广州睡一晚再出发去另一地的。可是一躺下就哪也不肯再去。

太累了。每天只睡5个钟。需要大量的补眠。

计划着再休息一天,去超市买些干粮就出发吧。

可是常常忘记,呆在书店。

于是觉得耽搁便耽搁吧。

 

2011.08.27 广州